你的位置:世纪注册 > 关于世纪注册 > 热搜上让女生痛哭的“后劲太大”事件,暴露专坑年轻人的新型骗局
热搜上让女生痛哭的“后劲太大”事件,暴露专坑年轻人的新型骗局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2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文 / 小椰子

最近,各大社交平台上流行着这样一类视频:

开头一般都是一个漂亮女生,正对着镜头痛哭流涕、眼睛红肿,有的连床单都哭湿了。

而她们哭的原因是:“从冰岛回来的后劲太大了”、“从冰岛回来戒断反应严重。”

戒断反应,原本指的是长期使用成瘾性药物,突然停止使用时,身体和心理出现的一系列不适。

但在这些旅行博主这里,就变成了:去冰岛旅游一次后,回来仍沉浸其中,比失恋还痛苦。

原本第一次看时还挺震撼,但刷到后面你会发现,这些视频的套路都是千篇一律:

开头用一个美女痛哭的片段引流,紧接着用模板化的文案介绍冰岛,去的景点几乎一模一样,搭配上同一个雄伟壮阔的背景音乐:

“极度严寒仿佛置身世界末日,深海里的庞然巨物,六天遇到三次极光;

一望无际的冰川,万径人踪灭的黑沙滩,被遗落的飞机残骸,权游里的斯特加瀑布。”

“与世界失联5小时,近距离观察了火山,打卡了日照金山,听世界尽头与海悲鸣。”

“夕阳下的钻石沙滩好浪漫,暖色调的塞里雅兰,记忆中的红房,梦幻般的蓝冰洞,最美的粉色落日,冰岛真的太美了。”

视频里东拼西凑的冰岛片段确实挺美的,但定睛一看,漏洞也是很多:

比如,这些博主6、7月份去的冰岛,真的能“六天遇到三次极光”吗?

比如,所谓的“与世界失联五小时”的镜头,拍的竟然是珠穆朗玛峰,我寻思着这也不在冰岛啊?

再比如,说是去冰岛,结果机票上显示的目的地却是“CHENGDU”......

槽点太多,以至于这类视频渐渐引起了评论区里铺天盖地的嘲讽:

“你们去冰岛拍的照片咋全网一样啊?”

“冰岛是什么新型毒品吗?”

有人更是把“百登夜行”和“冰岛戒断反应”结合在了一起,炮制出了这样的文案:

“凌晨3点我把我72岁的老爸赶到了冰岛,结果他戒断反应严重,痛哭流涕。”

你会不理解,这些博主是真的去过冰岛吗?为什么都跟风发这种高度雷同、套路化的视频?

其实,点开这类视频的置顶评论,你会从中发现端倪:

“这趟跟团游真的很值,好的领队值得被推荐,我把他艾特在下面啦~”

“这是我们耐心和细心的领队哦,我把它艾特在下方了~”

原来,这些所谓的“冰岛戒断反应严重”视频,都是旅行社用来引流、吸引游客报名跟团的。

表面分享美景,背后全是生意。

视频不是实拍的,而是全网东拼西凑来的;文案是抄来抄去的;美女痛哭是用来提高打开率的......

这种现象实在是太过离谱,以至于网友们纷纷整活,模仿着这类视频的套路拍起了其他版本:

《从公司回来后劲太大了》;

《从厕所回来戒断反应太严重了》:

“马桶冲水,绝美的水花重奏;谁懂啊粉色落日下的卷筒纸,真是太震撼了;

还有水龙头的超绝氛围感,再见了厕所,谢谢你带给我的一切。”

《从室外回来戒断反应严重》:

“酷暑的天气仿佛置身末日,来自门口蜜雪冰城的压迫感,万径人踪灭的无人区;

一望无际的上班路,感受蜜雪与太阳的浪漫碰撞,终于回家了再见。”

万事万物皆可戒断反应,不得不佩服这届网友的想象力。

你会发现,近几年,网上这种诈骗式安利贴几乎无处不在,总会让人一不小心就踩了坑。

它们洞悉人性,遵循着同一套爆款公式,用一种轰炸般的重复推送吸引着你点开:

公式化千篇一律的文案+浮夸套路化的标题+吸睛加满滤镜的照片。

比如:《上海人都收到通知了吗?》

宛如官方发布重要文件一般的语气,点开一看才发现,是上海又新开了某家生煎包专卖店。

比如:《不宣传这个你糊涂啊!》《它唯一的缺点:不能邮寄,只有重庆有!》

以为是什么令人错过会遗憾终生的饕餮盛宴,点开一看,就是碗平平无奇的冰粉。

比如:《千万不要来XX,来了肯定后悔!》

悬疑度拉满,让人好奇心爆棚,点开一看,正文第一句就是:“后悔没早点来。”

有人总结了一份《旅行出游爆款标题文案》,网感好点的几乎每一句都熟悉到会背了。

等你兴致勃勃地跟随着旅行打卡博主的脚步,来到他们疯狂发帖安利的地方,却经常会踩到令人失语的惊天大坑。

比如,有博主发了这样一张高大的罗马式建筑照片,让人仿佛一秒穿越到古埃及。

《成都6月震撼新展!!已经被美哭了!!巨出片......》

有人真的特意跑去打卡了,找了半天没找到博主照片中的地方,最后,在一个犄角旮旯里终于发现了这个所谓的“罗马建筑”。

这是什么迷你小模型?不得不佩服博主能找到如此刁钻的角度,把一个小物件拍出了宏伟壮观的效果。

比如,有博主发了自己在草地、雪山前拍下的震撼美景,仿佛置身于阿勒泰。

《福州阿勒泰!!不在新疆!!》

结果你猜怎么?这就是商场外面贴着的一张海报......

还有令人哑然失笑的《地坛的海》系列。

绿色森林的尽头,是一片静谧蔚蓝的海洋,让人似乎来到了电影《海街日记》。

然而事实上,地坛里根本没有海,所谓的“海”实际上是一堵墙......

惊不惊喜意不意外?

你有没有想过,像《从冰岛回来后劲太大》系列,还有各大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、极度同质化的宣传安利帖,为什么每次都能奏效?

其背后的信息学机制,正是鼎鼎有名的戈培尔效应:

“重复是一种力量,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。”

《认知操纵》一书中就提到过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:

密歇根大学的一位教授,给受试者展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单词、汉字以及学生照片。

这些事物被重复展示的次数,从0次到25次不等。

结果显示,看到的次数越多,受试者们受该事物吸引的程度就越强。

只要不断重复,就能增加喜欢程度,越重复就越熟悉,越熟悉就越喜欢。

在商业营销中,商家就会通过重复宣传某个产品的优点,使消费者慢慢熟悉、接受并购买它。

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:

①在接受一个新信息时,保持警惕,不轻易相信任何重复多次的信息;

②尽量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,更全面、客观地了解一个事件或观点;

③在评估信息时,要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利益相关,这有助于你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
愿我们,都能在这个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的时代里,培养批判性思维,不断提高自己的清醒思考能力。

共勉。

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