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世纪注册 > 最新动态 > 毛主席读书十法,像毛主席这样读书,你就不会觉得读书无用了
毛主席读书十法,像毛主席这样读书,你就不会觉得读书无用了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2:12    点击次数:206

我们常觉得读书无用,看过的书,并没有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,也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强大,这其中的原因,是我们根本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。

在毛主席的身上,我们便能看到读书的巨大作用,毛主席的思想与能力,并非凭空而来的,是他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而得来的,因此,学习毛主席读书方法,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此前,我已经写了一篇关于毛主席读书的文章,但那篇文章都是网上搜集资料写成的,总觉得还不透彻,于是我买了一本《毛泽东读书十法》,看完了,再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。

《毛泽东读书十法》一书,作者是徐中远,他是毛主席晚年身边的工作人员,专职为毛主席做图书服务管理,毛主席每天看什么书,查什么书,借什么书,买什么书,印什么书,都由徐中远等人办理,因此,徐中远可以说是对毛主席读书方法最为了解的人。

在这本书中,徐中远以翔实的资料,归纳总结出了十条毛主席的读书方法。

毛主席的书房

一、联系实际读书法。

联系实际读书,就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读书,这是毛主席坚持终身的最重要、最基本、最有效的读书法。

毛主席读书,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为了解决当时国内、党内出现的问题。

1935年,毛主席率领红军到达陕北,他到延安后便发奋读书。

身为党的领导人,政务军务肯定异常繁忙,毛主席却在读书,难道是为了满足他读书的爱好吗?当然不是。

那时,党内的“教条主义”和“经验主义”盛行,留学苏联回来的王明,自认为自己学的马克思主义最正统,给毛主席扣了一顶“狭隘经验论”的帽子,为了解决党内的错误思想, “我因此,到延安就发奋读书。”(毛主席语)

当时,美国记者斯诺正在延安采访,他在《西行漫记》中记录下了这一幕:“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。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,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历史。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给他,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。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专心读这几本书,在这期间,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。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,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、斯宾诺莎、康德、歌德、黑格尔、卢梭等人的著作。”

在系统地研读马列主义哲学著作之后,毛主席写出了《实践论》和《矛盾论》两篇哲学著作,彻底清算了“教条主义”和“经验主义”的错误。

延安时期,毛主席还写下了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、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、《论持久战》等经典著作,为中国的革命战争与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。

我们今天,很多人轻视书中的理论,认为那是脱离现实的,也有人抱着书中的理论不放,缺乏对现实的认识,这便是犯了“经验主义”和“教条主义”的错误。毛主席说过:“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,如果没有革命理论,没有历史知识,没有对于实际运用的深刻了解,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 的。”一个党如此,一个人也是如此。

毛主席联系实际读书法,破除了我们对读书的一些偏见,有人认为,读书就要读经典,读名著,经典名著自然是可读的,但是,读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,便是解决现实问题。

如果你想提高厨艺,不妨读一本厨师入门教程,如果你想要拍照好看一点,便不妨看一本摄影教材,如果你想打游戏厉害一点,就去看这个游戏机制的相关资料。

需要提升什么技能,就是看这个技能相关的书籍,如此读书,岂会无用。

不要觉得这样读书难登大雅之堂,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叫大雅之堂。

二、“古为今用”读书法

徐中远总结毛主席的第二个读书法为“古为今用”,我不太认同,“古为今用”可以归入上面的“联系实际读书法”之中,不过是强调读古书也要联系现在的实际情况。不过,我还是按照徐中远的分类往下写。

毛主席爱读古书,经史子集,诗词歌赋,四大名著,无一不读。我们今天,有国学热,也有反国学热,有把老祖宗吹上天的,也有骂老祖宗误我中华的,学古而泥古,不学古而骂古,都是不可取的。

毛主席说过:“应该充分地利用遗产,要批判地利用遗产,……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……反封建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全部可以无批判地利用。”

简单地说,学习古人的东西,也是为了运用于现在的实际情况,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也是批判继承,不是老祖宗东西都是好的,也不是过去的东西就是腐朽的。

毛主席批注《共产党宣言》

三、辨证分析读书法

辩证分析读书法,就是读书时,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分析书中的内容,做到唯物、辩证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唯物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规律,即对立统一规律,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。

要做到辩证分析读书法,需要我们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,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最基本的是要做到读书时不要偏执于一端,不要靠情绪去读书,而是要理性分析书中的内容。

比如朱熹,是近代以来被批判得最严重的哲学家,但毛主席在批判他的同时,认为他的书还是可以读一读的,毛主席还手写过朱熹的《紫阳纲目》和宋史中的《朱熹传》。毛主席曾让徐中远读读朱熹的书,并说这是有用处的。

四、“对照、对比、研究”读书法

我们常觉得读书无用,读了感觉什么都没有得到,很大一个原因是读得不深,如何读深?就可以用“对照、对比、研究”读书法。

针对某个主题,我们要找来关于这一主题的不同作者、不同体裁、不同注释、不同评说的书籍,放在一起,对照着读,在读的过程中,相互对照,相互比较,进行研究,从而得出对于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。

毛主席晚年,想读读中国文学史,他便找了三套书来一起读,一套是刘大杰的《中国文学发展史》,一套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集体编的《中国文学史》,一套是北京大学中文第1957级编的《中国文学发展简史》。1957年12月,毛主席想读《楚辞》,于是一口气找了50多本与《楚辞》相关的书籍来读。

毛主席在书房看书

五、联想、联系读书法

联想、联系读书法,就是用发散性思维来读书,由此书及彼书,由书籍及现实,由书籍及人生。

《三国演义》,只是一部小说,但毛主席能从中联想到军事、外交,甚至还联想到了组织。曹操下江南,东吴让29岁的周瑜当统帅,大家不服,结果周瑜打了胜仗,毛主席便想到选拔干部,不能统统按资历,要看能力,他还联想到了干部之间、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问题。

运用联想、联系读书法,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书本的理解,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将书本内容运用于现实。

六、“不动笔墨不看书”读书法

不动笔墨不读书,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读书方法,但要做到很难,很多人只把读书当消遣。毛主席则一生践行着这一读书原则。

动笔读书,主要有两种,一是做读书笔记,二是在书上圈划批注。毛主席早年上学时,写下了不少读书笔记,主要是重要文章的摘录、课堂笔记和课后的自学笔记,后来则主要在书本上圈划批注。德国泡尔林的《伦理学原理》,这本书才十万字,毛主席读时,却批注了一万二千字。

现在,毛主席的批注,很多都整理成书出版了,如《毛泽东哲学批注集》,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,《毛泽东评点》等。

动笔读书,一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,将书本的内容内化为我们的知识,二是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,让我们读书时不易走神。

七、有“选择”、有“重点”读书法

书山书海,读书要有选择,有重点。选择是指哪些书要读,重点是指哪些书要反复读。

据徐中远总结,毛主席选择的书主要用三种:第一种是他本人的兴趣、喜好;第二种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;第三种是用来调节和休息。

在选择的书中,重要的便要反复读。像四大名著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社会学大纲》、《鲁迅全集》等这些书,毛主席都是反复读了好多遍的。

读书有选择,有重要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我们要读唐诗,就应该先选择一个比较权威的唐诗选本通读一遍,再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以及比较重要的诗人,找他们的全集来反复读。

八、“三先”、“三后”读书法

读书不仅要有选择、有重点,还要有顺序,关于读书的顺序,毛主席有“三先”“三后”说。

首先是先博后约。先博览群书,广泛地去读,再去读比较重要的、比较关键的书。

1920年,毛主席在写给老师黎锦熙的一封信中就书:“我对于学问,尚无专究其中一种的意思,想用辐射线的办法,门门涉猎一下。”

先博后约的好处,是我们先拥有了广阔的视野,再深入研究某一领域时,就不会钻进牛角尖里出来,有了广泛的阅读基础,在读一些艰深的书时,融汇贯通相互映照,难书也易读了。

其次是“先中后西”。这一点,毛主席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读书的,在他的少年时代,有志之士都出国留学,而他选择在中国学习。在毛主席看来,要解决中国的问题,先要了解中国的情况,所以读书也要先中后西。今天当然不必固守这一原则,不过,有追求的读书人,中国的外国的都要读,我们既要了解中国,也要了解世界。

再次是“先普通后专门”。读书应该先易后难,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,不过有人将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”这一道理推向极端,认为读书就要读原典,比如,读《论语》就去读原著,不要看别人怎么说,甚至连注释也不要看,就抱着古奥的文言读几百遍就明白了,读书当然要下苦功,但这样的苦功真是钻牛角尖,就我个人的经验,我对着注释读了一遍《论语》,还不如读一章哲学史中对论语的分析收获多。

1936年,毛主席给叶剑英去电:“要买一批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哲学书,大约共买十种至十五种左右,要经过选择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。”你看,毛主席从来没有看不起通俗的书,而是主动地去阅读通俗的书,从通俗的书入门各个领域的知识,是最快的门径,读哲学一上来就读康德的三大批判,读文学一上来就读乔伊斯的《尤利西斯》,必然是毫无收获且打击读书的积极性的。

九、“多视角”读书法

北宋的苏轼,在《又答王痒书》中提出了“八面受敌”读书法,他举例说,读《汉书》时,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,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,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,每次读时以不同的视角去读。

毛主席将苏轼的“八面受敌法”,提炼为“多视角”读书法,就是从多个视角多次去读同一本书。比如读《红楼梦》,可以研究其中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,可以研究其中的诗词,可以研究其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。毛主席就说:“《红楼梦》写的是很精细的社会历史。对《红楼梦》,不仅要当作小说看,而且要当作历史看。”

多视角读书法,可以在一本书中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。

十、“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”读书法

毛主席扩展了读书的概念,他认为,读书不仅要读“有字之书”,还要读“无字之书”,“无字之书”,就是天下国家万事万物。

读“无字之书”的方法,就是调查研究,深入社会实际,深入自然界,深入万事万物中去观察、调研,了解社会实际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。在毛主席思想的结晶《毛泽东选集》中,有着众多对社会现实的调查报告与分析,显示出毛主席对读“无字之书”的重视。《毛泽东选集》,可以说是毛主席将“有字之书”与“无字之书”相结合的典范。

书的本质是学习,书本是我们的学习对象,真实的世界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,二者不可偏废。



相关资讯